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台大首創 自發性氣胸新療法

台大首創 自發性氣胸新療法

更新日期: 2007/03/31 09:58 記者:【朱立群/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昨天發表自發性氣胸最新療法,結合迷你胸腔鏡手術與肋膜沾黏劑,手術後病患身上只會留下二個直徑0.3公分的傷口,而且復發率低於2%。


台大醫院合併使用迷你胸腔鏡手術與肋膜沾黏劑,已成功治療近300位自發性氣胸病患,成果受到國際肯定,研究論文已於日前刊載在胸腔外科醫學界排名第一的《美國呼吸及重症照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台 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元麒表示,造成自發性氣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的原因是胸腔壓力失衡,常見病例有:15至35歲、身材瘦高的男性、空服員,以及吹樂器、運動碰撞造成肺臟表面氣泡破裂,導致 空氣進入肋膜腔;患者會有突發性胸痛、咳、喘的症狀,嚴重者有生命危險。


醫界早先使用開胸手術取出肺部破裂的氣泡,病人胸、腹、背部會留下30分長開刀疤痕;後來雖改用胸腔鏡開刀,但仍會留下2公分傷口,對病人造成困擾。


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弘能表示,台大醫院從民國90年開始採用直徑只有0.2公分的迷你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把開刀傷口縮小到只有0.3公分,但此法有復發率高的缺點。


李元麒表示,為了強化迷你胸腔鏡手術,研究團隊嘗試在手術後,把一個名叫「米諾信」的肋膜沾黏劑,透過胸管打入患者傷口處,讓傷口表皮纖維化,加速手術傷口癒合,減少復發的機率。李元麒說,使用肋膜沾黏劑後,氣胸復發率從9.8%降到1.9%。


台大胸腔外科醫師陳晉興表示,因為肋膜沾黏劑是一種抗生素(四環黴素),打進病人體內後,病人會感到疼痛,所以施打前會先施以麻醉。


陳晉興也說,採用肋膜沾黏劑其實是「遵循古法」,以前的自發性氣胸病人如不願動開胸手術,醫生就直接注入沾黏劑治療,方法雖然簡便,但因沒有切除氣泡,所以復發率高。台灣每年有超過2000名自發性氣胸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這項手術已被納入健保給付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