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盛智文:香港卡住了

盛智文:香港卡住了

「現時的香港,有能力的人不出聲,沒能力的人又爭著做,」這是香港首富,長實主席李嘉誠兩星期前出席集團業績記者會時說的話。這句話,像一支箭,直穿每名香港人的心臟。有人對號入座,大做文章;亦有人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心有戚戚,懷念起昔日香港,一班有能力的人,齊心合力把這塊彈丸之地,發展成今日國際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有能力的人,令人想起盛智文(Allan Zeman)。猶太裔,德國出生的盛智文,40年前從加拿大來到香港開設一間對外貿易的服裝公司之後,便一直用他的能力,他的努力,在香港打拼。
1981年他在中環一條斜路開設了一間小餐廳,之後不斷擴充,成功開創了香港夜生活的消閒區域,獨創了蘭桂坊文化,亦帶來他蘭桂坊之父的稱號。
他獨有的思維及創新的管理,一直成為香港很多企業家的模範。2003年,時任特首董建華便賞識盛智文的能力,三次親自致電邀請他出任香港海洋公園的主席。那時候,海洋公園被形容為垂垂老矣的Old Lady,盛智文接手後,把它進行大變身大改革,短短數年,加入大量創新的概念及元素,成功將海洋公園打造為《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主題公園之一。
與此同時,盛智文被委任作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委員,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委員會主席,盛智文說他一直很愛香港,在2008年甚至放棄本來的加拿大國籍,入籍中國香港,為的就是盡自己的能力,為香港做一點事。2011年他更獲香港政府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表彰他對香港,尤其旅遊業發展的所有貢獻。
不過,這名切切實實有能力的香港人,近來鮮有留在香港。他說,這一年,他時間精力都著力在內地發展蘭桂坊產業,先後在成都、海口、無錫及上海開設了以時尚酒吧及食肆為主題的蘭桂坊蒲點。上星期四,他才回到香港,接受《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的專訪,他說回來香港,仍然感覺這裡是他的家,但看見眼下的香港,不得不感到很難過。
「I am still in love with Hong Kong, but Hong Kong is Stuck!」(我仍然非常愛香港,但是香港卡⋯住⋯了! )一向開朗的盛智文說這句話時,難過得喉嚨像被什麼卡住了。香港,最近發生了什麼事?
近年,我為了蘭桂坊在中國發展的計劃,大部份時間都身在大陸,但從來沒有一刻不留意香港發生的事。但每次我獲知的都是令我難過、令我很憂心的信息。
好像剛剛王維基和香港電視牌照的事件,我一直在留意。唉,真的是一團糟。在這裡,且不說事件經過,故勿論誰是誰非,只單純從另一角度來看,這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Ricky王維基是一個有能力、有進取心,而且很有魄力的青年企業家。他自己從外國學成歸來,1990年白手興家創辦城市電訊,然後一步步經營起香港電視。他一直是全憑個人能力及努力走到今日這一步,對於很多香港年青人來說,王維基的故事,正是香港獅子山下奮鬥的夢。過去的香港,正是一塊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能力,便可以向上爬、充滿機會的地方。但今日,你看著聽著王維基的經歷,你就會發現,這城市面目全非了!就算你再有能力,你肯不斷努力,可能都沒有你發展的機會。這是一個very very bad message(非常非常差的信息)。另一個更差的信息,就是社會上反對大陸旅客來港。
一群小數目的香港人,在Facebook組織起來,雖然只有二十多個人,但他們公然走到尖沙咀、旺角的遊客區,集合起來聲討在該處的大陸旅客。這個舉動,帶出的信息不單是香港性的,而是全球性的,因為連外國報章都在報道這件事。這是讓所有人都以為,香港是一處不歡迎外來旅客的地方,讓人以為香港是一個不友善的地方。天呀!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會做出這種事。
我無法忘記2003年沙士一役之後,香港簡直是一座死城,當時你們還記得嗎?每一名香港人都渴求旅客來臨香港,那時候,全香港各方面都齊心合力做事,就是為了向世界說我們Welcome you(歡迎旅客),現在反過來說You are not welcome(不歡迎別人)。這是錯誤的,羞恥的,而且是侮辱香港人的行為。
為什麼負面信息不斷出現呢?
我其實是可以理解。人呀,最基本的權利,就是有一個地方可以居住生活。當你有一個容身的地方,你孩子開開心心去上學,你的生活安穩妥善,人就會開心,對社會感到滿足。
但是,現在普遍的香港人都很不快樂, 不要說買不起房子,就是租屋居住,一年租約之後, 業主又加租了,你不得不搬家,而且越搬越遠,從市中心搬離到郊區。然後,你孩子找不到學校,上課讀書不開心;再然後你每天返工、放工乘搭交通工具時,以前等一班車可以上車,現在可能要等到第四班車到臨,才勉強擠得上去。
這樣子生活,就是一向平靜少出聲的人,都會站出來問:「生活為什麼這麼艱難?究竟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找出路,自然首先罵政府, 但見罵來罵去都沒有人回應時,就會把焦點落在別的人身上,大陸旅客於是首當其衝,認為一切因果全都是這班大陸新來的人帶給我們這座城市的。
針對自由行帶來的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
我用我管理海洋公園作為例子。早在三年前,當開始有本地人埋怨海洋公園都擠滿內地旅客,香港人沒法子去的時候,我便要求管理層去作一個全面性的承托力評估。
我們根據公園的面積,85個景點的分佈,每處地方容納總人數/可逗留時間/地方之間距離/受歡迎程度/排隊等待時間等要點,作出了一個非常深度的評估。然後我們總結出,海洋公園最高可以在同時間容納3.6萬人,一旦售出的門票到達3.6萬張時,我們便會停止售票,停止客人進入。在這方面,我們還要先聯絡好各大旅行社,甚至是的士台,確保執行時不會有任何差池。其實,我們的容量上限可以再多百分之十,但我認為客人付出了金錢,就應當有權享受好服務,所以我把上限降低百分之十,令旅客進入海洋公園時玩樂得更舒適。
除了評估這個承托力,更為重要的,是評估繁忙及非繁忙時段的分別。其實旅客不是天天來,海洋公園也不是一年365日客滿,針對大陸旅客,最多都是農曆新年及黃金周兩個時段,在這些繁忙日子,我們會嘗試在85個境點分開做一些有趣的節目來分散人群,盡量把人群散開;另外,在非繁忙的日子,就要不停炮製驚喜及節目,讓本來打算在黃金時段來的旅客,先吸引過來玩。當然,這是短線的管理營運方法,長遠來說,海洋公園必須不斷擴充,所以我們會不停進行擴建,未來將會興建水上樂園,寵物農場,鯊魚館等。這些擴建工程一定要快而且有規劃地一個個落成,加強吸引力之外,亦是把旅客分散的硬件。
這套邏輯,其實正可以用於整個香港。你看,香港有18個區,但所有旅客都集中在4個區域包括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及中環,為什麼不可以發展其他14個區域呢?一個旅客到來,其實他們也想去一些新鮮地方,尋找新樂趣;就是帶旅行團的,也想帶他們去不同的景點。我相信政府現時應該想法子,讓18區負責人坐下來,想出一些點子,分散客群。
然後最重要的,是重點評估旺季及淡季的分別。香港也不是一年365日都擠滿旅客,都是集中在幾個特別時段,為什麼不能在淡季推出一些節目去吸引旅客先來港,或者旺季時,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段舉辦一些節目,分散客群,這是簡單的事。
香港政府現在不是正做著這些事嗎?
我不認為政府眼下正在做這件事。對,政府剛剛發表了一個《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預測2017 年訪港旅客逾7000萬人次,又說2023 年更突破1 億人次。他們提出報告是給香港市民指出,很多旅客會來香港,叫我們做好準備。本來是好意,但出來的反應是,市民都認為大軍將要南下,這樣一來,香港人的生活不是會更擠迫,更不快樂嗎?為什麼會這樣反應呢?因為現在我們看不出政府有什麼實際措施去面對及應付這些旅客,沒有提出短期或長遠的規劃配套。
我的意見是,短期來說,真的要進行一個更深層次的承托力評估,不是預算多少人將會來香港,而是統計一下現時在不同時段訪客來港的人次及模式,估計在繁忙及非繁忙時段應該怎樣控制處理。我看,現時繼續保持只有49個內地城市可以來港自由行是應該的,暫時不要再增多;然後我認為可以取消一簽多行這個措施。再有,政府的官員要嘗試「Think out of the box」(不要默守成規),要想出創新的點子,針對旅客在不同區域想出吸引力,帶他們去觀塘,帶他們去郊外公園,不再只單純在幾個區域購物,這不單可分散旅客,亦在各區內帶來就業商機。
至於長遠來說,要盡快落實政府所說的所有其他區域發展計劃,包括大嶼山計劃,西九龍文化區之類,不可以一拖再拖了。
真的,Please do it quick!(請盡快去做。)
為何現在香港做事都這樣慢?
近日我面對的頭痛事之一,就是海洋公園要擴充興建酒店,計劃起來所需年期很長,又是環境評估,又是地價問題,然後鄰居反對,你看,我們起酒店,但又是一堆瑣事,都是頭痛。我們香港很慢呀!
之前李嘉誠先生出來講話,是因為他和我一樣感到難過。我不責怪任何人,梁振英先生已經盡了力,但現下的制度及行政系統的確有問題。
由於現時政府欠缺公信力,他們提出任何建議時,都會先被否定,於是為了獲得市民同意,施政之前都要進行公眾咨詢。無論是前特首董建華或者曾蔭權,到今日梁振英,因為沒有認受性,所以需要好長時間進行公眾諮詢,但今時今日是互聯網世代,世界分秒在變,我們香港一等再等,這一去又是五年,我不是說公眾咨詢不重要,但We are stuck! We are not moving forward.(我們卡住了,我們沒有任何前進。)
聽了盛智文的一番話,作為香港人的記者都感到心口卡住了,很難過。不禁問盛智文,是不是已放棄香港?他答他不會放棄香港,但作為一位生意人,他看到其他地方的商機,尤其是內地。
記者拿著盛智文的名片,黑紙白字,盛智文(Allan Zeman)的名銜包括蘭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香港海洋公園主席、永利(拉斯維加斯)在澳門Wynn Macau賭場副主席。名片採用的字體,是內地用的簡體字。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搶攻穿戴商機,谷歌推出Android Wear

《國際產業》搶攻穿戴商機,谷歌推出Android Wear

( 2014/03/19 08:59 時報資訊 )
【時報-記者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谷歌周二在官方部落格發表專為穿戴式裝置開發的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 Wear,首批採用的智慧手錶包括摩托羅拉的Moto 360和樂金電子的G Watch。
谷歌周二宣布Android Wear計畫,將協助合作夥伴開發Android平台的智慧手錶與其他穿戴式電腦裝置。谷歌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已經獲得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智慧手機採用。
谷歌表示已經與電子、科技與時尚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將帶領消費者進入新的境界;採用聲控科技、可監測心率,並連結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智慧手錶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問市。
谷歌的Android Wear系統將開放給軟體廠打造智慧錶專用的應用程式,讓谷歌可以快速搶進新興的穿戴式電腦市場。
摩托羅拉Moto 360智慧錶採用傳統圓形的外觀設計,預計將於今年夏天推出。樂金電子亦宣布旗下第一支Android智慧錶-G Watch,將在第二季上市。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英特爾、研華、飛利浦、IBM爭相布局 科技助力,農業走出去

英特爾、研華、飛利浦、IBM爭相布局 科技助力,農業走出去

( 2014/03/13 )
在各個產業中,哪一個產業的未來成長力道最強?農業絕對會是其中之一,去年美國的創投資金已經開始擴大投資,包括巨量資料分析、雲端化平台、軟硬體整合及各種行動裝置上的應用都很熱門。
農場的樣貌,因為科技變得不太一樣了,你知道嗎?」當無人飛機在廣袤無垠的農田穿梭,同時透過照相、偵測來回搜集資料,再將大量資料傳輸到農場外的雲端系統平台,巡田的任務從此就改變了,也許不再需要人工介入,而這只是農場經營與科技結合之後的其中一項改變。其他還可以看到養雞場裡,開始藉助機器人監控飼料份量,另一旁的乳牛場也由機器人自動為乳牛安裝擠奶器來擠乳。
這些創新應用全都來自新創公司的發想,透過科技的力量,有愈來愈多的新創公司切入農業領域,甚至吸引不少創投公司注目。根據《紐約時報》指出,去年美國矽谷創投大約砸下3.5億美元在農業領域。相較於高科技或網路產業受創投青睞的程度,雖然差距甚遠,但卻已經是美國農業史上新高,以往相關投資金額僅有5千萬美元左右。
新創公司積極卡位
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FarmLogs獲得100萬美元種子基金1年後,不久前又獲得Drive Capital領投的400萬美元資金挹注。FarmLogs主要設計具有智慧型預測、最佳化作物輪種方案、栽種過程自動收集資料功能的藍牙設備,農民可在行動裝置上透過衛星地圖和雲端資料庫,來管理田地和各種作物工作日誌。目前全美已有5%的農場使用該軟體,而這家新創公司2012年才剛從著名的企業育成中心YCombinator畢業。
FarmLogs共同創辦人傑西.弗瑪(Jesse Vollmar)相當看好農業導入資通訊應用的發展後勢,他說:「到目前為止,FarmLogs已經幫助全球數千名農場主人從現代科技中獲益,有了他們的回饋和建議,這一群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將能讓未來農業變得更智慧、更美好。」
在亞洲,新加坡於今年1月底舉辦的Startup Asia新加坡創業競賽中,有一家進入決賽的新創公司8villages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是唯一與農業經濟有關的公司,而且最近剛完成一筆15萬美元的A輪融資。8villages開發的平台服務,介接當地所有的農業相關資訊與技術,根據作物的種類和地理位置,為不同地區的農民提供生產建議,目前已與3家農企業合作。
把鏡頭拉回台灣,則發現台灣的ICT產業相當發達,產業鏈結構也很完整,對新一代農民來說,願意嘗試導入科技應用的比例與日俱增,包括飛利浦、英特爾、IBM及研華等大廠都積極布局智慧農業。其中,台灣大學與英特爾共同推動的智慧型農業研究計畫,便將蘭花列為發展重點;而研華則與台糖公司精緻農業事業部種苗繁殖場合作,在台南的烏樹林蘭園打造新的智慧溫室。
優先鎖定高經濟作物
另外,研華也協助阿里山的高山百合花農,進行百合植物工廠的布建。研華工業自動化事業群行銷課長許純瑜認為,台灣ICT產業擅長平台和服務,「我們能針對不同的農業特色,提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透過軟硬體整合,讓使用者根據管理需求來操作或運用這些資料。」
飛利浦也與屏東科技大學進行園藝LED照明合作,將飛利浦的「光配方」(Light Recipe)創新技術運用於精緻農業,這項合作預計至少會持續5年。台灣飛利浦總經理柏健生指出,屏東是農業大縣,初步鎖定具有高經濟價值,且栽種門檻較高的作物為共同研發標的,「目的是希望可以結合LED科技與台灣農業園藝技術的know-how,進而促進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許多小農來講,大廠訴求的完整解決方案,不見得完全適用,主要在於成本考量與效益評估,以致於無法全面導入。因此,一些輕巧又實用的服務,反倒比較受歡迎。例如最近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就推出一項新服務,是以手機通訊軟體Line來做「農作物即時診斷服務」。農友只要將作物狀況拍照並上傳至Line,就能得到農改場專家的即時回饋與建議。推出2個月以來,已有上百位農友提出諮詢。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長王仕賢進一步透露,這項服務只是農業結合科技應用的初步嘗試,未來會開發更多元的服務。
台灣農業轉型為「綠金」產業之際,能否像國外新創公司那樣,提供有趣、實用、成本較低的服務,將是未來必須思考的課題。如能結合其他產業的創新與人才,未來仍舊充滿希望。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全球資訊網WWW問世25年 大事記

全球資訊網WWW問世25年 大事記

(法新社華盛頓9日電) 網際網路的某些概念可追溯到1950年代,不過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問世距今只有25年。
1989年3月12日:英國電腦科學家柏內茲李(TimBerners-Lee)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提出「資訊管理提案」,為全球資訊網奠定基礎。他於1990年耶誕節公開程式碼。
1993年:由安德立森(Marc Andreessen)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伊利諾大學研發網路瀏覽器Mosaic。Mosaic使用直覺式介面,對於網路普及化居功厥偉,為1994年商業瀏覽器Netscape打下基礎。
1994年:中國大陸取得第1個網路連結,但過濾內容。白宮官方網站www.whitehouse.gov啟動,部分網友輸入.com網址會連到色情網站。
楊致遠等人推出「大衛與傑瑞的全球資訊網指南」(David and 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是雅虎(Yahoo)和亞馬遜(Amazon.com)的先驅。
1995年:微軟(Microsoft)推出InternetExplorer,掀起「瀏覽器大戰」,最後導致Netscape勢微。網路拍賣網站電子海灣(eBay)上路。
1996年:芬蘭諾基亞公司(Nokia)推出第1支連網手機。
1998年:谷歌(Google)開始運作,很快成長為全球搜尋引擎巨擘。美國政府將網域系統控制權交給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配組織(ICANN)。
2000年:網路病毒ILOVEYOU感染全球上百萬台電腦,導致數十億美元損失,升高網安需求。
網路熱潮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推升到空前新高的5048,之後網際網路泡沫爆破,2002年那斯達克市值蒸發超過75%,接下來14年從未衝破5000大關。
2005年:網路人口突破10億人。
2012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首破1兆美元。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用戶來到10億人。
2013年:全球網路人口約27億,占全球人口40%。中文擠下英文成為主要語言。(譯者:中央社樂羽嘉)

谷歌擬釋製穿戴式電腦app工具

谷歌擬釋製穿戴式電腦app工具

(中央社台北10日電)谷歌公司(Google Inc.)將釋出製作穿戴式電腦裝置app給軟體開發商,此舉是試圖重演穿戴裝置Android行動操作系統的成功。
谷歌資深副總裁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德州奧斯汀(Austin)舉行的美國南方音樂節(South bySouthwest Interactive)會議上說,這些工具將在未來數週內推出,且所謂的軟體開發商工具包將不只給腕錶式裝置使用。
皮查伊說,谷歌希望給予開發商製作任何數量應用程式之路,甚至是應用在有感應器的夾克都可以。皮查伊是負責谷歌Android和Chrome事業。
為了留住使用者和提振廣告收益,谷歌正在進入新裝置事業。谷歌已提供稱為「眼鏡」(Glass)的電腦化眼睛穿戴裝置。
谷歌和蘋果公司(Apple Inc.)都已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生態環境上下功夫。谷歌並且公布新軟體工具,讓軟體開發商也可以製作穿戴式裝置用從遊戲到社群網路app。根據IHS公司預測,穿戴式電腦市場銷售額到2016年,將達到200億美元。
皮查伊並且說,谷歌已銷售超過100萬個Chromecast裝置,這種裝置可以讓使用者將行動裝置視訊串流到電視。他說,這項裝置不久將在國際公布。(譯者:中央社簡長盛)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3D列印晶片 可取代心律調節器

3D列印晶片 可取代心律調節器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用3D列印製造出了一片薄膜,有別於傳統單一尺寸的心律調節器,可依照每個人的心臟大小「量身訂做」。這種薄膜不僅能刺激心臟維持心跳,還可以檢測其他器官是否異常,推出後可望造福心臟病或潛在疾病患者。
美國伊利諾大學與華盛頓大學科學家成功以3D列印製造出心臟輔助產品,外型類似蜘蛛網的薄膜,內建各種感測器及電極來偵測心跳,甚至還可以施放電擊以維持心跳正常,有別於傳統心律調節器或心臟去顫器只有固定尺寸,最新研發的薄膜不占空間且具彈性,相當容易「客製化」後安裝到患者的心臟。
研究者艾夫摩表示,「當薄膜偵測到心臟病或心律不整訊號時,可提供相當精準的治療方法。例如從薄膜不同方向發出電流刺激心臟,避免心臟猝死的憾事發生。」
在製作心臟薄膜之前,必須先進行核磁共振攝影,觀察準確的心臟形狀,再透過3D列印機器將矽、砷化鎵與氮化鎵等原料列印成薄膜,緊接著列印可觀測溫度、pH值和蛋白質 的金屬聚合物。
目前研究者先以兔子的心臟做實驗,待晶片的效果在動物實驗上證實後,未來將結合觀測心肌鈣蛋白(troponin)的技術,提早知道是否心臟出了問題,也可以順道觀察腎臟等其他器官是否健康。
心臟病問題長期困擾美國人,其中心律不整相當普遍,最常見的則是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一年約影響500萬美國人,一旦未及時處理,容易造成血栓而導致中風。該產品問世後,可望成為心臟病患者的福音。
3D列印新的心律調節器,影片可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qsd_GNivs本次研究結果已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