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微弱訊號抓到了 腦神經元解密

微弱訊號抓到了 腦神經元解密

更新日期: 2007/09/05 04:09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人類的大腦有可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辨識物體,甚至能夠記憶、學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腦神經細胞元間能夠相互進行協調,依靠表達時序的不同來傳遞訊息!


年僅三十四歲的陽明大學助理教授洪洲伯,昨天在國際著名的神經科學期刊「自然神經科學」中發表這項研究,而相關研究未來若能結合應用於腦中風、視障者或腦損傷的病人,針對特定部位的大腦神經元進行刺激及訓練,可以讓病人順利接受外界訊息或表達意念,因而被視為神經科學的重大突破。


洪 洲伯是利用細如髮絲的電極生理記錄系統,去觀察分析非常微小的大腦神經元反應,他發現,神經元在視覺刺激後離子的反應變化,過去這些變化訊息非常的微弱, 弱到幾乎沒有任何發現,但他改變方法以一組(兩隻)的探針電極針去觀察一對神經元反應的訊號,訊息指數竟然是原本的三倍強。


例如看到光亮,可以觀測A、B兩個神經元的反應強弱與時間順序,藉以了解人腦神經元對於光亮的辨識順序及過程。


他說,人腦中約有十的十一次方個神經元,相當於全球人口數的十五倍之多,而大腦神經元又要和身體其他部位的七千個神經元相連接,而形成龐大的溝通機構。


先接收輪廓 再辨顏色明亮


他同時分析許多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元訊號反應後發現,原來神經細胞元間竟有許多時序互動,就是幫助人類去辨識物體的能力。


洪洲伯說,「大腦在辨識物體時,是先辨識它的輪廓,之後再辨識其顏色和明亮度,這也是為何大腦能記憶,甚至對於記憶過的事物,有不同的反應,達到學習的功能。」


以研究睡眠及利用意念開關而知名的陽明大學教授郭博昭進一步解釋,這項研究的關鍵影響,在於成功地透過大腦神經反應的特定規則訊息來解讀涵意,未來人類大腦在想什麼、看什麼,讀訊號過程將能一清二楚,甚至可以開啟未來人腦神經元訊息可以直接連結電腦的更多科技研發起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